□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曼通訊員殷潘丹寧文圖
本報訊連日來,在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牡丹畫創意產業園區內,參加牡丹畫免費培訓班的學員們,正在瀟灑自如地潑墨揮毫,為嚴寒的冬天又點起了脫貧致富的希望。
現場培訓班內,滿墻的牡丹作品,富貴妖嬈,花大色艷,一深一淺釋放著牡丹花怒放的激情。枝葉濃淡相間,墨氣淋漓,每一筆看似隨意,實則都蘊含章法。正在細心勾勒牡丹圖的郭丹霞說,自己曾經是個對水墨畫一竅不通的“門外漢”,現在竟然也能賣畫掙錢了。
2007年,平樂牡丹畫院開始對外招收第一批學員,通過培訓,為那些愛好畫畫的貧困戶、殘疾人及下崗人員提供掌握技能、提升本領的機會。牡丹畫院院長郭泰森說自己文化程度不高,當了半輩子農民,就是憑著畫畫的手藝,才讓日子好一點兒,“創辦牡丹畫免費培訓班就是想讓那些生活有困難的人掌握一技之長,為生活謀一條出路,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。”
今年36歲的郭丹霞報名參加了免費書畫培訓班,經過一年多的學習,她現在已經能夠在網上銷售自己的作品了,還收獲了不少“粉絲”。“喜歡我的畫的人走在路上碰見我,就會很熱情地過來打招呼。”她說以后我還想開一間畫室,做一名全職畫師。郭丹霞坦言,一年多的時間她不僅學到了本事、賺到了錢,更找到了自信,實現了自我價值。
郭泰森回憶,牡丹畫培訓班剛創立時,只有幾個人報名。后來畫院牽頭組織了繪畫作品展銷,人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竟然能“生錢”,報名的就多起來,這一期的培訓班里已經有40多名學員了。他表示,下一步想吸收更多學員,在發展壯大牡丹畫產業的同時,走出一條文化扶貧的新路子,為困難群眾送去長久、穩定的“真金白銀”。